当前位置:首页 > 旅遊動態 > 景區動態
作者: 來源:石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:2025-04-25
4月17日,春融大地。 見證了數億年光陰的石林,沐浴在春日暖陽中。 數萬名外地“候鳥”在石林縣各個村莊、景區,享受旅居的愜意。
作為中國第六個世界自然遺產地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阿詩瑪文化的發源地,石林縣近年來大力實施“旅遊立縣、農業穩縣、工業強縣、生態美縣、文化活縣”發展戰略,聚焦全縣“1+3”百億級產業發展,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、立足實際,加快推進石林旅遊產業轉型陞級高品質發展,圍繞打造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和“天然氧吧·旅居石林”兩條賽道,全力推進石林旅居產業發展。
吃旅遊飯 村民富起來
走進小箐村,仿佛走在一幅幅明麗的畫卷中。 這裡房前屋後的牆壁上,處處皆是精美的畫作。
遊客在小箐村打卡拍照
毗鄰石林風景名勝區的小箐村,全村共有158戶566人。 近年來,石林縣扶持小箐村推動景城景區融合、文旅融合,打造“民族團結、錦繡小箐”民族特色文化旅遊村,重點打造“一軸、三街、三館”,騰退閒置空地進行村莊綠化美化,盤活村民閒置農房大力發展彝族刺繡、特色餐飲等鄉村旅遊產業,幫助村民就地就業和就地增收。
村民所福榮一家的生活因旅遊業而改變。 妻子經營著一個小賣部,根據季節變化售賣水果、蔬菜、雨衣等,兒子在石林風景名勝區當安保巡邏員,女兒因身體原因在家失业。 所福榮說:“因為靠著石林景區,家裡吃上了旅遊飯,全家一年收入有10萬元左右,日子過得還可以。”
五棵樹村
說到吃旅遊飯,五棵樹村算得上“石林彝族第一村”。 早在2010年,五棵樹村從石林風景名勝區內整村搬出。 守著景區這棵“搖錢樹”,家家戶戶吃的都是“旅遊飯”。 五棵樹村黨總支書記所忠明說:“村裡的民宿越來越多,有的還是外地來的‘新居民’開的。”
打好特色牌 遊客留下來
“路旁的花兒正在開喲,樹上果兒等人摘……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,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……”在昆明捷運4號線“阿詩瑪號”加班車上,車廂壁繪融合彝族刺繡與當代插畫,掃碼可聆聽《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》。 石林縣旅居工作專班負責人表示,這首歌是石林人好客的具體表現。
為了讓遠方的客人留下來,石林縣成立旅居工作專班,出臺旅居產業扶持激勵政策,為旅居客提供與市民同等的公車優惠、景區折扣。 同時,圍繞全域旅遊,不斷完善配套設施、提高公共服務水准,開發旅居新產品,推動存量房產二次開發利用,拓展城鄉旅居空間。
民俗表演
今年3月中旬,石林縣成立旅居協會。 “協會不僅吸納旅居相關業態,還綜合了餐飲、交通、景區等旅居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。”石林縣旅居協會副會長李翠英介紹,協會將積極引導鄉村、康養等多種旅居業態協同發展,助力石林從旅遊目的地向品質旅居地跨越。
當知名主播董宇輝日前在石林做節目時脫口而出的“好愜意!羡慕你們生活的地方”被廣泛傳播時,很多石林的“新居民”早已提前享受這裡的愜意。 統計資料顯示,石林縣2024年旅居人數達9.67萬人次,已有旅遊及相關經營主體900餘家,從業人員超1萬人。
石林杏林大觀園
“聽著鳥鳴寫書法,愜意,我都不想回去了。”來自河南的孟憲梅每年都要來石林杏林大觀園住上兩三個月。 愛好書法的她在這裡盡情潑墨,樂不思歸。 在她的帶動下,10餘名親戚朋友也來到石林旅居。
做好旅居業 石林强起來
“大美石林,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華所在,是阿詩瑪的故鄉。這裡山石冠天下,風情醉人,還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年平均氣溫16℃,四季如春。森林覆蓋率63.02%,負氧離子常年保持在每立方釐米5000個以上,是雲南省最早獲得‘中國天然氧吧’稱號的都市。全縣擁有5A級景區1個、4A級景區2個、3A級景區1個,國家森林公園1個,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,省級文化創意園區1個。 交通區位優勢明顯,距離省城和機場1小時車程,距離高鐵站20分鐘車程。 ”這是石林的資源稟賦。
石林風景名勝區
旅居石林已成為新風尚。 海南禦龍灣旅居康養有限公司杏林基地店長石林經理徐愛琴介紹:“每天電話響個不停,我們在全國有60多個基地,石林是最好、最滿意的康養基地。報名會員中,年輕的30歲,年長的95歲。”
石林縣旅居協會會長、昆明杏林大觀園健康產業(集團)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興德說,不僅老人旅居,年輕人也在石林開啟了旅居生活。
石林長湖
“現時,石林已形成鄉村旅居、城鎮旅居、度假旅居、醫養旅居、養老旅居、艺文旅居、體育旅居等多元業態,五棵樹鄉村旅居入選省級典型案例,杏林大觀園被評為省級康養示範基地。”石林縣委相關負責人說,石林縣將始終立足資源稟賦,突出自身特色,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陞級。 接下來,將充分發揮“世界地質公園”石林和阿詩瑪文化兩個世界級IP優勢,圍繞打造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和“天然氧吧·旅居石林”兩條賽道,推動旅遊資源產品化、旅遊產品市場化,全面推進旅遊“二次創業”。
來源:昆明發佈